太阳集团tyc官网入口-村卫生室“飞”来大学生村医小“海燕”
地处武陵山区的湖北宜昌百年关村两代村医接力守护村民健康——村卫生室“飞”来大学生村医小“海燕”(众生相)裴光鑫(右)和杨海燕(中)一起为村民看病。“咳嗽不要命,但烟酒还是早戒早好哦。”“您是害了‘富贵病’,以后可不能光吃大鱼大肉啦。”“您去山上摘点金银花,当茶喝还消炎。
”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百年关村地处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村卫生室门口伫立着两棵百岁有余的榆树。平日里,看病的、过路的、闲叙的,经常三三两两聚在树下。
榆树下的一栋两层小楼就是百年关村卫生室,里面不仅整洁明亮、设施齐全,还有两位村民信赖的村医——行医50年的老中医裴光鑫和23岁的大学生杨海燕。正像这两株苍老粗壮的榆树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守望着错落散居的山里人家一样,百年关村一老一少两代村医接力传承、坚守岗位,守护着村民们的健康。
老村医:深山里的“QQ救护车”“裴医生,你今天在哦!快帮我看看我这个腰疼是怎么回事。”在百年关村,几乎没人不认识老村医裴光鑫,他在这里当村医已经50年了。记者见到他时,70岁的裴医生身穿白大褂,正在村卫生室接诊,精神矍铄。空闲时,裴医生打开了话匣子。
“原本我是个民办教师,看到农村缺医少药,便弃教从医。”裴光鑫说,20世纪60年代末,他经过3个月培训就当上“赤脚医生”,用方言讲,完全就是个“泥腿子”。“赤脚医生”如何看病呢?裴光鑫伸出手指比划道:“看病有‘三土’:土房、土药和土医,吃药有‘四自’:自采、自种、自制和自用,还加上一个针灸治疗。”“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住上一次院,一年活白干。
”广为流传的顺口溜,是农民怕生病、病不起的真实写照。在裴光鑫行医的早年间,村民们生病了,都是“小病拖、大病磨,病重了还喝不上药”。村里医疗条件有限,村医也只能在山里寻找一些草药来为村民治病。守护村民健康的担子不轻,为了当好村医,裴光鑫没少付出努力。
他向周边有名气的医生求教,又到宜昌市学习了5年。时间一长,裴光鑫在中医治疗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村民们都知道裴医生看病“拿得准”“治得好”,许多人走几个小时山路来找他,裴光鑫也经常背着药箱入户看病。2008年,裴光鑫买了一辆奇瑞QQ小轿车。
人们不解:裴医生家距离村卫生室不过百米,走路就能上班,何必买车?裴光鑫想的是,这样他下乡看病就方便了。村里的贫困户严万美患高血压多年,裴光鑫隔三岔五上门随访为她量血压,叮嘱用药常识。
如今,严万美的血压已经从180毫米汞柱稳定降到了120毫米汞柱。去年一天,宫颈癌手术化疗后在家休养的严万美,忽然感到腹部剧痛。
紧急关头,严万美和家人第一时间想到裴医生。接到电话后,裴光鑫立马开上私家车,带严万美赶到县医院,又转送市医院,一刻不耽误地进了手术室。“不是裴医生不怕累送我,我怕是都活不成命了。
”多亏及时治疗,严万美的肠穿孔已痊愈,提起这件事她仍感激不尽。行医50年,村里哪一户哪个人有什么病,谁家的媳妇什么时候到预产期,谁家的孩子什么时候该接种何种疫苗,裴光鑫心里都有一本账,明镜儿似的。
三更半夜、冰天雪地,裴光鑫24小时随时驱车出诊,护送救助了20多名命悬一线的重急病村民。村民们都说:“裴医生不仅医术厉害,还硬是把私家车开成救护车。”令裴光鑫欣慰的是,这些年政府的医疗政策好、投入大,村民都买了医保,看病能够按比例报销。
如今,村卫生室有了诊疗室、中药房和基本检查设备,还装上了远程诊疗系统,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市里大专家的诊疗服务。“小病不出村、大病需转诊、急病要护送”,裴光鑫这样总结自己的“行医经”。不过,古稀之年的裴光鑫还有一桩“心事”:这么多年来百年关村的村医就他一人,10年前他就该退休了,哪天“超龄服役”的他真看不动病了,镇卫生院路程又远,村子里没有村医可怎么行?“接班人”:“留在村里有‘三好’”老村医的担忧并不是个例。
几年前,宜昌市卫健委的调研显示,全市乡村卫生室普遍存在队伍老化、后继无人的难题。“五峰地处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又是深度贫困县,2019年脱贫摘帽前,每3个贫困人口中就有1个是因病致贫。
”五峰卫健局负责人介绍,作为农村群众健康的“守门人”,乡村医生服务能力较弱,队伍青黄不接,难以满足村民的就医需求。2014年,宜昌启动大学生村医定向委托培养计划,在户籍所在地县市区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含中职生)中定向委托培养乡村医生。根据计划,全日制3年的培养中,政府每年补助1万元,免学费、补助生活费,对毕业的委培大学生村医实行“县聘乡管村用”,回当地村卫生室工作不低于5年,期满后可在本县(市、区)范围内流动。
百年关村的“95后”小村医杨海燕就是这样上了岗。杨海燕本是五峰县长乐坪镇菖蒲溪村人,2015年高考后,她通过定向委培计划在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就读,毕业后又到五峰县人民医院进修培训,到2019年3月,小海燕回到五峰县长乐坪镇,“飞”进了百年关村卫生室。扎一个利落的马尾,戴一副黑框眼镜,23岁的杨海燕看起来稚气未脱,接诊时却非常专业。
“您最近感觉怎么样?头晕不晕?我给您量下血压,别紧张哦。”在村卫生室,杨海燕熟练地为80岁的曾庆秀婆婆测量血压,还叮嘱老人按时吃药、注意饮食、补充营养。“小杨态度好、服务好,就跟自己的亲人一样。
”提到这名“村医丫头”,曾庆秀婆婆竖起大拇指,“每次她上门看我,我都嘱咐她骑摩托车小心点。”原来,和裴医生一样,为方便出诊,2019年5月杨海燕就用头两个月的工资购买了一辆摩托车。村里留守的老人多,杨海燕隔三岔五就骑摩托车上门提供血糖、血压测量等公共卫生服务,一并带去降压药等药物,嘱咐老人按时服药。
杨海燕说,一开始她还不会骑摩托车,经常摔得青一块紫一块,现在她已经是骑摩托的“高手”了。76岁的村民朱宏菊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因为两个儿子在外务工,长期以来,家中只有她和儿媳妇及两个孙儿留守。
山路不便,田间农活又繁多,朱宏菊很少主动去村卫生室体检就医,却也知道村里来了位大学生村医。“我们跟海燕蛮熟,她人蛮好,经常到屋里来为我量血压。”69岁的村民朱宏香提起杨海燕更是激动:“那次突发脑梗,多亏杨医生及时赶到,我才捡回一条命。
”原来,今年农历正月廿三晚上10点多,朱宏香出现头晕、发抖等症状。正值疫情期间,家人都在外地,朱宏香试着拨通了杨海燕的手机。
“好,我马上到!”杨海燕二话没说,冒雪赶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到朱宏香家,鞋袜都被雪水湿透。评估完病情,来不及歇口气,杨海燕又搀扶着朱宏香一步步下山,转诊到县医院。一年多下来,杨海燕熟悉了村里大多数村民的健康状况,也取得了大家的信任。
她感慨,“留在村里有‘三好’”。一是村民们真诚朴素,大家待她像亲人一样温暖;二是村医的工资待遇有保障,去年7月,她考取了镇卫生院的编制,职业晋升还有提升空间;三是有师傅一对一指导,专业技能有长进,去年,她已顺利考取执业医师助理资格证。守村寨:“像师傅那样扎根大山”杨海燕口中的师傅,就是老村医裴光鑫。
五峰采取轮训、师带徒等方式,对大学生村医进行全方位培训,只为年轻人能尽快提升技能、独当一面。在百年关村,老村医裴光鑫和大学生杨海燕结成了师徒。
他带杨海燕下村入户,到每家每户熟悉情况,尤其是对一些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裴医生都叮嘱杨海燕要多加关注。师傅倾囊相授,徒弟也积极奋进。尽管杨海燕家距离百年关村卫生室只有25公里,她半个月才回去一次。
来村里一年多,杨海燕已经学会开中药处方,“裴医生将中医方法一遍遍地教我,我现在针灸、拔罐都会了。”在师傅裴光鑫口中,这个徒弟很敬业:“小杨医生工作踏实肯干、认真负责,还帮着把全村的公共卫生资料整理到电脑里。
”令师傅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杨海燕经常周末也不回家,就留在村里加班学习,“她不是一到周五就跑了,说明很安心在这里,真心为村民服务。”杨海燕正在做的公共卫生资料整理,是为每个家庭建立电子健康档案。
与普通临床医生不同,村医不仅要有临床医疗知识,还要会基础护理、基本公共卫生管理、卫生防疫及农村常见病治疗等,尤其是发挥信息化方面的优势,前移疾病预防关口,将“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织密基层健康网。大学生村医的到来,让裴光鑫的“心事”终于了了。“现在好了,卫生室有人值班,另一个人还可以上山出诊,而且我们俩是一老一少、中西结合,合作得很好,山村卫生事业后继有人了,可以更好地为乡亲们服务。
”按照“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目标,截至目前,宜昌市已分批定向委培大学生村医1275人,毕业上岗779人。宜昌市政府还出台了《宜昌市村卫生室人事管理办法》,明确乡村医生的身份管理、收入待遇、养老保障、职业发展、进退机制等,委培学生毕业后乡村医生经招聘考核后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内管理。实施乡村医生定向委托培养前后,全市35岁以下村医占比由11.5%上升到27.5%,大专学历占比由5.4%上升到31.83%,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人数占比由11.6%上升到19.8%。以大学生村医为突破口,宜昌已为全市30多万农民建立了详细的电子健康档案,为全市20多万老年慢性病患者签订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在实施定向委托培养计划启动前三年,宜昌市平均每年仅有4人进入乡村医生队伍。如今,随着定向委培村医陆续毕业进入村卫生室工作,超龄老村医可以有序安心退出,乡村医生队伍逐步年轻化。此外,新进的乡村医生都具备全日制医学大专学历,一改过去低素质低水平的村医补充机制,有效解决了村医后继无人、素质不高的难题,乡村医生队伍走上职业化、专业化道路。
“将村医逐步由过去的半医半农人员,转变为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是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大跨越,有利于补齐基层医疗服务的短板。”宜昌市卫计委负责人说,到“十三五”末,全市1392个行政村,每村都将有一名大学生村医,履行全科医生、健康教育师和公共卫生人员的职责,成为村民离不开的健康“守护人”。“现在我要发挥余热,带出一个村民满意的徒弟,继续为大家服务,这样我就能安心退休了。”裴光鑫这样规划未来。
记者问杨海燕,5年服务期满后,有什么打算?她毫不犹豫地说:“我还是想留下来,像师傅那样扎根大山。只要村民需要我,我就一直为村民服务。
”杨海燕的目标很明确:“医生是一个很严肃的职业,不进步就会落后。我要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争取在两年后考到执业医师证,胜任村卫生室的工作,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回村发展。”(本版照片均为杨威摄)。
本文关键词:suncitygroup太阳集团,太阳集团官方平台网站,太阳集团tyc官网入口,太阳集团官网登录入口,澳门太阳集团城welcome
本文来源:suncitygroup太阳集团-www.php81.com